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安全研究基地
两旅游大巴雪夜被困长城事件凸显旅游业“潜规则”
发布时间:2012-11-10  浏览次数:

 身处艳阳依然高照的花城广州,当我读到首都媒体刊发的《两辆旅游大巴雪夜被困长城 救护员徒步10公里急救》新闻时,依然为那80多位河北游客捏了一把冷汗,所幸救援及时,没有发生更大的事故。

 北京999急救中心救援小组15名医护人员雪夜长途施救,值得肯定和表扬,没有他们的及时出现,后果不堪设想。不过,新闻可以到此为止,但事情似乎应该做进一步追问,即我们是否可以避免类似的事故发生,节约特定天气情况下的宝贵资源,用以救援其他民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稍作分析便可以得知:北京近几天将降雨雪的天气预报是提前就做出了的,有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接受记者的专访为证,即不存在预报不准的问题,河北相关旅行社不可能对此不察,这是其一;其二,据新闻称,两辆大巴上共80多位乘客,“其中90%以上都是老年人”,作为一个“老年团”,旅行社在安全方面应该更谨慎才是,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新闻还说,“雨夹雪把他们困在了路上,有些老人没有带足够的降压药和降糖药,有些老人在车中坐久了,又冷又憋闷,感到非常不适……”足见当时情形其实非常危急,不出事则已,一出事便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其三,河北旅行团此次被困并非初例,7月份北京大雨,同样有来自河北的旅行团遭困。相关旅行社显然没有在思想上重视游客的生命安全,如此不引以为戒,难保下次不会继续发生此类事件,“天灾无情人有情”是因为社会有大爱,但若将此作为推卸自身责任的借口就大错特错了! 

 毋庸讳言,此次事件存在偶然因素,然而一定程度上却反映出有关旅行社只顾眼前利益罔顾游客生命安全的行业“潜规则”。这样的事例已屡见不鲜旅游经营者为了追求钱财的“落袋为安”,往往明知风险不小,却依然坚持发团,雪天有之,大雾天有之,暴雨泥石流有之,甚至台风来临也照发不误,心存侥幸,颇有“富贵险中求”的意味;一旦出事,又常找各种借口卸责,或持不平等要约开脱,或依赖社会公共资源解决。尽管理论上“见利忘义”的经营者不占多数,但其行为却使整个行业口碑不佳,仅我认识的人中,就有不少在旅游这件事上采取对旅行社敬而远之的态度。同时,《旅游法》的缺位,也导致这类旅行社迟迟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消费者无法可依,维权的难度大、时间长、成本高成了行业通病,尤其是单个消费者PK经营团体时,更显弱势地位。

 就此事件而言,我建议这80多位游客拿起法律的武器,集体向相关旅行社索赔,也不枉在暴雪夜担惊受怕一回。否则一笔烂账,不了了之,下次吃亏的还是自己。我期待这样的“后续新闻”。

 消费者无法可依,维权的难度大、时间长、成本高成了行业通病,尤其是单个消费者PK经营团体时,更显弱势地位。

编辑:罗莎  来源:南方日报